死前悔罪的谬误就在这里:忏悔是长期修行、自律的果实,只靠恐惧感是做不好的。
很多事情不需要预测。预测绘带来犹豫。因为心里会有恐惧。
有时候,人非得借助自己的恐惧帮助成长才行。
要么取得支配权,要么被支配。仁慈是懦弱的表现,仁慈不存在于原始生活之中。仁慈会被误解为恐惧,一旦被误解就会导致死亡。
要敢于战胜一切恐惧。
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。这种难以名状、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,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。
极度恐惧人类的人,会比其他人更渴望亲眼见到妖怪。越是敏感胆怯,越发期盼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。
“鹰巷”是会出现童话世界、发生一种奇迹、一桩空前恐惧事件的唯一地方。
疼痛和恐惧是距离快感最短的距离。
爱的力量是和平,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,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。
从爱欲产生忧愁,从爱欲产生恐惧,拔除爱欲的人,既没有忧愁,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。
要想成为强者,就不要回避心里的恐惧。
恐惧所造成的后果之一,就是使人神智混乱,看不见事物的本来面貌。
根据日常生活经验,躲避危险只能是让危险越来越近,越是恐惧也就会越恐惧,这是一种恶性循环。
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,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。
克服了恐惧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当人民恐惧政府,是为暴政;若政府恐惧人民,方有自由。
我们的懊悔与其说是对自己曾经做过的坏事感到的内疚,不如说是恐惧于可能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后果。
好的写作通常要求作者放下恐惧和造作。就写作的好坏判断而言,造作本身即恐惧。
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
恐惧是一种震击,是高度盲目的瞬间,缺乏任何美的隐示。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种尖锐刺耳的光芒而不知有什么事在等着我们。在悲凉这一方面,它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已知的东西。
诚实正直使人们获得不朽,崇敬、挚爱和坚强的意志能够使人们超越恐惧,使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、美好。
没有不流血的童话。每个童话都是来自血液和恐惧的深处。这是所有的的童话共同的地方。
我们之所以把别人想得很好,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替自己担心。乐观主义的基础纯粹是恐惧。
通过强迫自己去做恐惧的事才能克服逃避缺点。
很多事情还没有做之前总是充满各种我们假想出来的恐惧。
我相信,在一场瘟疫中,因为恐惧而死去的人不比因为疾病死去的人少。
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,他就会成为新人。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,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。
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,只是“恐惧”本身。
复仇心令人战胜死亡,爱令人蔑视死亡,荣誉感令人追求死亡,悲伤令人飞向死亡,恐惧令人全神贯注于死亡。